全福生技董座簡海珊 回台繞一圈 一圓創業夢 自由時報-2013年10月21日 上午07:46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3年多前,在現任生技開發中心執行長汪嘉林的邀請下,簡海珊離開了美國的J&J(嬌生),回到台灣。先在生技開發中心擔任資深顧問以協助新藥開發,後來借調到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擔任營運長,接著又進入安成擔任副總;而今年,簡海珊自行創業,成立全福生技。
3年換了4角色 短短3年多,換了4個角色。簡海珊說,其實她不是隨便亂換工作,在回台灣之前,就已經設定好自己的方向,每換一次工作,就有不同的歷練,都是她所需要的經歷。例如到生技育成中心可了解台灣生技價值鏈的發展情形,到安成則是接受產業歷練;今年終於等到時機成熟,她找了長期以來的導師李文機擔任海外公司BRIM Biotechnology董事長,另外還有一群具共同理念的朋友,有不同的專長,成立了全福生技。簡海珊說,台灣現在的生技業站在一個特別的戰略位置,因新興國家漸漸成為藥物市場成長動力,近年來國際大藥廠在開發亞洲區域性藥物上有高度需求,但現在亞洲市場缺乏「第二棒」,就是在早期新藥發現與後期臨床開發間存在著明顯的斷層;台灣有人才,只是需要不同專長的人組成團隊,包括毒理、藥理、模擬設計、早期劑型開發、藥物動力學等。用在動物或細胞上的藥品,如何轉譯到人體身上,是所謂的「轉譯醫學」。
讓台灣創新被看到 簡海珊說,現在台灣生技業蓬勃發展,但無論是選題、投資或研發,都還有發展空間,需要轉譯開發技術及知識,來看研發中的藥品問題在哪裡,該如何補強,或是直接放棄。李文機補充說,新的營運模式除了慎選高水準委辦研發及生產機構(CROs and CMOs )成為策略夥伴,一起推展研發計畫外,公司的退場及獲利機制是,一旦達成療效概念確認階段,就會將該案售予國際大藥廠,或與其共同開發。這種商業模式可顯著降低研發費用,並於短期內確保投資的獲利成功率。簡海珊說,公司的願景是為了病患的需要,開發民眾可負擔的高品質藥物,其使命則是為早期研究的候選藥物創造價值,進而對台灣的生技產業做出貢獻。她說,若能將台灣早期的創新研究項目加以開發,成功進入人體試驗,並能和國際大藥廠接軌,研發出民眾可負擔又具高品質的新藥,就能讓台灣的創新被世人重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