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 2015

(有口難言/各自表述) 健保非僅砍價 更是給付創新利基藥!!!

「無良」藥廠給健保病人吃的都是些什麼藥?2015-05-31 Web only 作者:藥廠業務陳瓊安 輿論最近都在罵廠藥沒良心,在藥裡用一些根本沒有療效的成份。可是都沒有人問過我們,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你可以花三、五千塊吃茹絲葵牛排,或著花一百塊吃夜市牛排。但如果你只想花20塊吃牛排,還真的有人端上來,你該好好想想,你眼前這塊東西,到底是什麼? 台幣2元可以買到什麼?我問在台南唸書的兒子,他想了很久:「可以買學校福利社一粒錫箔紙包的巧克力,不知道是什麼做的,甜得要死。還可以買我們台南『兩元黑輪』店半粒貢丸,這麼小(他伸出一根大姆指的一個指節),那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做的。」

錫箔片裝,2元。散裝,1.5元。這是衛福部「為提升用藥品質」,規定藥品都要經過PIC/S(藥物生產認證),並訂出上述價格。健保局每年調價,只有降沒有升。衛福部現在又訂出這個價,擺明就是打算要健保局把藥價最後殺到1.52元。這還不是藥廠可以拿到的價格,而是終端給付價。藥廠出給中盤,中盤再出給醫院、診所、藥局,人家也要有利潤,所以藥廠的出價必須比這還低,算下來能賺多少?除了一些專利剛剛才過期的藥。藥廠還有一點廝殺的空間,大部份的藥,藥廠價都只剩五毛。反正健保局吃定藥廠不會為這五毛錢翻臉,廠商要賣就賣,不賣拉倒。因為沒有利潤,原廠一家接一家退出台灣。大家以為原廠退出,只是原廠換成台廠,反正藥的主成份都是一樣的。如果大家今天看到媒體報導哪家廠藥生產什麼獨門藥,請不要以為這家藥廠是因為厲害。相反的,那可能是因為最後只有他願意當冤大頭。大家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藥都缺貨嗎?很有可能是因為連那家做獨門生意的藥廠也撐不下去,不玩了。只剩下一兩家願意做的藥,有的藥,貨一出來,大家要用搶的,先搶先贏,不馬上買。過兩天可能又缺貨了。以前缺個五種藥,藥廠就會被找去罵。現在缺個二、三十種都算正常。製藥界有個擠牛奶的人比牛還多的現象:PIS/C的藥廠有一百多家,有PIC/S的原料廠卻沒幾家。然後,藥廠PIS/C認證一條生產線,要花上億台幣,花大錢通過認證,當然要優先生產高價 藥,至於那些用量大、價錢低的健保常用藥,有空再說吧。以前一種常用藥有二、三十個廠牌可以選,現在有十家就算多的了。以前一個藥缺貨,業務就會被罵到爆,再慢慢挑看要用哪一家。現在變成一旦缺藥,醫療院所就趕快還有哪一家藥廠還有再做,然後打電話拜託業務有貨先給他。我們藥廠一顆健保價7.9的血壓藥,現在只剩0.8元。當我感嘆這賠錢生意怎麼做得下去的時候,另一家業務很得意的拿出他們家的血壓藥只要0.5塊。

大家認為如此一來,藥價黑洞就被消滅了嗎?台廠藥跟原廠藥有什麼不一樣?學名都一樣,藥效應該一樣啊。沒錯,學名一樣,主成分一定是一樣的。但是一顆藥,不是只有主成分而已。舉例來說就像味全、義美、統一、光泉、福樂的牛奶,主成分都是鮮乳,但添加物跟製程不同,品質和價格就會不同。

每家藥廠都有自己的製藥技術,都跟主成分無關。比方膠囊,好的止痛藥的膠囊,可以抗消化液,上面的孔洞可以緩慢釋放藥物,讓血液濃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一樣是止痛藥,主成份跟前面這顆止痛藥一模一樣,但是吃下去之後,血液濃度立刻飆高然後不斷下降。兩者的止痛效果當然會不一樣嗎?而且一顆藥內含最多的不是主成分,而是稀釋劑、黏合劑、潤滑劑之類的賦形劑。每間藥廠的賦形劑做法跟原料也不同,會影響藥品的崩散及溶離, 影響藥物的吸收。

所以就算主成分是一樣的,吃下去效果就是不一樣。這陣子台灣藥廠出問題,幾乎都是賦形劑出問題。有的用非藥用等級的原料,有的重金屬超標。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是同一種藥,本來不會過敏,換了一間藥廠的藥就開始過敏,因為這些賦形劑可能有會讓人過敏的成分。醫生為什麼會這麼早就開始喊原廠藥比較好? 絕對跟賺藥價差沒什麼關係, 因為醫生根本賺不到差價的錢。院方為了降低成本及配合健保政策換成低價藥,病人吃了藥沒用,健保局還是孜孜不倦地跟大眾宣導學名一樣的藥都一樣好,大家只好繼續仰賴一顆比廉價巧克力還便宜的藥來治病救命。台灣藥廠不是做不出好東西 是做出好東西要賣給誰?你可以花三、五千塊吃茹絲葵牛排,也可以花兩、三百塊吃我家牛排,或著花一百塊吃夜市牛排。但是如果你只想花20塊吃牛排,結果還真的有人端上來了,你應該好好想想你眼前的這塊東西到底是什麼。(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