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感測與行動應用整合成未來趨勢 2015/07/16 02:18-DIGITIMES企劃感測器(Sensor)為用以接收信號、或透過變化量制動反應的關鍵元器件,可將待測物理量或化學量轉換成數據輸出,應用功能主要為用來替代人類的感官進而檢測外界訊息,包含視、聽、觸、嗅、味覺等,部分感測器還可偵測人類無法判斷的訊息,如地磁、方位、超音波、紫外線等,透過感測技術整合,亦可發展對應智慧醫療加值服務...遠距醫療、智慧醫療,甚至結合大數據、雲服務的醫療進階應用,多半無法避免使用到大量的醫療感測元器件,透過醫療感測元器件的整合,可以做到以智能終端測量測者的生理檢康狀態,建構更具智慧的醫療服務。遠距醫療最直接的幫助就是可以大幅節省醫療資源、降低病患的就醫、照護成本,例如簡單易處理的病痛可透過遠端網路視訊看診就能做到診察處理,甚至醫療系統直接透過網路發送醫囑、傳送藥品需求清單,增加就診效率同時,也能為終端用戶節省往返醫院花費,不需要普通小病都要舟車勞頓往返醫院就診。
智慧手機應用商店 多數無FDA與專業醫療團隊認可 隨著智慧手機、智能裝置越來越普及,智能終端設備也開始導入血氧感測、心律感測等健康生理感測模組,讓終端用戶也能透過生理監控、個人健康管理App掌握個人健康狀態,而據美國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在App Store(Apple的智能手機軟體商店)、GooglePlay已有多達107款個人健康管理相關應用程式上架,其中多數都與心律量測有關的整合應用App,彙整這些健康管理App有多達3/4的產品具備追蹤醫學資料功能,甚至Android有7款App號稱用戶手指壓按手機螢幕就能量測個人血壓狀態,很明顯僅是無聊的搞怪App應用,提供的量測數據完全不具醫療價值。該研究指出,即使智慧手機整合EKG/ECG(Electrocardiograph)感測器,目前仍未有任何一款App獲得美國FDA核准,用戶透過行動裝置感測器取得的健康數據仍無法作為醫療用途,最多僅能用於個人健康管理。即便如此,但行動裝置的健康監控應用仍讓行動用戶趨之若鶩,光是健康管理相關App已累計超過240萬次下載量,相關應用的下載需求仍持續增加,顯見結合智慧個人健康管理概念的App、行動智慧裝置產品市場需求強勁。
健康概念抬頭 醫療感測器與應用熱門 觀察智慧手機、行動裝置整合心律感測或其他健康生理感測功能造成熱潮的主因,主要是以往脈搏或進階生理體徵量測大多需搭配專業設備,設備單價高、體積大無法便利攜帶與隨時關注量測數據,而透過結合生物體徵進階感測模組的行動裝置,使用者不需購置專用醫療設備即可隨時掌握健康狀態,剛好迎合目前熱門的健康熱潮。尤其是智慧裝置結合感測器、搭配專屬應用程式的整合方式,也成功開啟健康應用、甚至是智慧醫療的應用市場,而這類透過體徵、感測生理數據整合的加值應用智慧醫療模式,近來也成為硬體商、智慧裝置開發商、App應用開發商積極搶進的應用市場,光是相關應用就含括遠距醫療、個人健康管理、智慧照護、醫療雲端服務多種整合範疇。尤其至智慧手機已大幅改變醫病關係,例如皮膚疾病患者可以透過手機拍攝患部外觀傳送給皮膚專科醫生進行判斷,依據病情輕重給予簡單藥膏塗抹醫囑或是指示就醫指引,透過電話或遠端視訊問診增加醫療服務效能外,也能為病患節省就醫花費,在美國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已成為省錢就醫的新管道,通常進行一次遠距醫療費用不超過50美元,相對親自到到診所看病花費要價往往介於55~75美元左右,若是急診治療費用往往高達120美元。
遠距醫療省錢省時 輔助智慧配件競相推出 除遠距醫療刺激智能裝置與App健康管理應用熱度持續增溫外,針對特定醫療行為專用設計的診察配件、App軟體越來越熱門,例如CellsScope業者就針對Apple iPhone推出Oto Home耳疾遠距診療套件,使用者可以購買79美元的耳道診療iPhone配件,將漏斗狀的光學配件組裝在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上,就可組構與一般耳道診察鏡功能性不相上下的應用服務,患者可以自行拍攝耳道病灶搭配App傳送病徵圖片給專業耳科醫生遠距診察,購買配件即贈一次49美元的網路會診費用。另一個有趣的居家智能醫療產品,即為Mobisante針對智慧手機開發的行動超音波檢測配件,一般醫療院所的超音波設備十分巨大,但Mobisante公司將必要的超音波聲納與感測模組微縮成為手持設備,透過智慧手機連接即時分析與繪製超音波感測診察影像,使用智慧手機與極輕便診察棒就能取代體積龐大的超音波診察設備。同樣也是以超音波感測分析醫療圖像為主的Butterfly Network公司,則計畫發展可隨身佩帶的超音波個人臟器醫療圖像紀錄器,透過貼合在用戶臟器外皮膚的設備設置,隨時掌控腫瘤的狀態,產品概念已獲得專利申請。
結合醫療雲與物聯網 智慧醫療服務更全面完整 以智慧手機、行動裝置產品配件概念的智慧醫療應用,基本上用戶可隨時將醫療影像、生理數據即時透過行動網絡傳送至會診醫生的電子屏幕上;而在結合感測器、物聯網與雲服務之後,將再提升智慧醫療服務內容與品質。例如,透過整合生物體徵感測的穿戴IoT貼片,配戴者可在配戴期間不間斷地將感測數據透過物聯網傳送到醫療雲進行紀錄、分析,即時掌握最新的生理健康狀態,甚至透過雲服務即時發出健康提示或是重要醫囑提示訊息,對慢性病或是老年人的醫療照護可透過高整合性的智慧醫療網路達到更妥善、全面的健康照護。而智能體徵感測貼片,也可透過整合GPS感測器、傾斜感測器掌握年長者的行動動態,及早發現長者摔倒狀況,減少因為一般摔倒造成長者不幸往生的事故發生,而透過多感測器與務聯網的互聯機制,取得較過往簡單診察無法獲得的基礎數據與資料,再搭配健康雲大數據的資料探勘智能分析功能,減少人工診療可能出現的誤判問題,進而提升醫療系統的服務品質與服務效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