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懷仁:發展新藥,學術單位需加強商業技轉能力 精實新聞 2013-10-08 13:25:49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Taiwan Supra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Si2C)首席顧問蘇懷仁(附圖)8日指出,新藥研發牽涉研發選題、價值鏈及募資等三面向,台灣目前的發展情況已比其在兩年前看到的好很多,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已足以支應後期臨床的研發支出,不過如果要加強技轉商業化的能力,在Business及Decision Support仍有待加強,這方面學術單位仍有及早導入空間。 蘇懷仁指出,在全球新藥研發的三個面向來看,不外乎研發選題、價值鏈及募資。其中,研發選題部分,全球新藥發展有三個地平線世代,小分子藥物的高峰期落在1975年至1990年,1982年因基因工程快速發展,可以大量生產蛋白質並純化,開啟了蛋白質藥物的第二波高峰,從2012年全球熱銷的藥品來看,幾乎都已是蛋白質藥物的天下。 而第三個地平線世代,則可能是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外的新領域,他舉例,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碳水化合物(醣)的研發在全球具有執牛耳的關鍵地位,如果能有發展,將能帶動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在價值鏈部分,蘇懷仁指出,如果在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領域,國際大藥廠已有很清楚的發展方向,台灣產業有跡可循,但如果是新領域或是其他新藥的發展,工具就還沒成熟,這時候學術單位需要將其帶到成熟的領域,這方面台灣學術單位有些機會。 在資本市場部分,他說,兩年前生技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目前台灣相關產業的市值已有幾千億元,相關生技廠可透過資本市場募得後期臨床所需資金,而創投資金在投入時間及報酬回收上,也有較好的機會,這對台灣是很好的機會,也是香港及新加坡所沒有的。 不過他也提醒,台灣生技股這幾年飆漲不少,但未來泡沫管理會是很重要的議題,特別是新藥即使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仍有不小的失敗機率,一旦有重點的案件失敗,是否可能造成資本市場的信心潰散,是需要提前思考的問題。 蘇懷仁也說,台灣新藥產業在三個方向的發展,已比兩年前所見好很多,但如果要提高效率,學術單位須提前思考Business及Decision Support的問題,否則在技轉上會面臨問題。
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