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6, 2014

安寧病房 vs 無效醫療 (有效經營 難難難)

無效的醫療 有效的經營(吳育政) 20141011日更多專欄文章 今天是十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也是今年的「世界安寧日」。上周六,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特別舉辦了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如何能讓台灣安寧照護更進步的作法;從加強對民眾宣導,提高安寧病房的數量與品質,增加健保安寧照護的給付等等。食安問題追追追安寧病房多數賠錢 但是,筆者基於臨床重症醫療的實務經驗認為,如果不去設法減少無效的醫療,這些提出的作法能進步的空間是有限的。大多數的醫師都了解無效醫療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花費健保的資源,佔用醫院的床位,甚至增加抗生素的抗藥性。所以,健保總額年年提高,有病住院常常一床難求,抗生素快要無藥可用,而病人無聲的哭泣始終持續。然而,在如此清楚的認知下,為何台灣的病人在死前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洗腎、葉克膜、手術、廣效抗生素等等介入性療法的比例高居世界第一呢?因為病人無效的醫療,卻是不肖醫院有效的經營。介入愈多,收入愈多,當然要盡一切可能救治病人到底。相反的,末期病人有尊嚴的安寧照護,卻是醫院無效的經營。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評鑑要求,有些安寧病房可能會被關掉或減少床位。因為全國安寧病房大多數是賠錢的。減少無效醫療最大的困難在於,無法百分之百認定就病人目前的疾病狀態來說,任何醫療都是無效的。這個難題也讓我們無法認定那些醫院是有效率的在經營病人的無效醫療。 盼成立委員會檢視 筆者提議可以從公開資訊、專業檢視及大量統計著手。目前各家醫院每天都必須在網站上公開急診人數和佔床數等資訊。 筆者希望政府也能強制各家醫院每月公開上個月死亡病人死前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洗腎、葉克膜、手術、廣效抗生素等介入性療法的人數,以及住院的天數和健保的費用。可是,這些人數、天數、費用不代表全部都是無效醫療,健保局應該成立一個專業的無效醫療檢視委員會來認定。 雖然,在病人死亡後再來推斷那些部分是無效醫療是太晚的,但是至少比較可行及客觀。如此一來,經年累月的公開、檢視及統計應該可以找出不肖的醫院,減少無效的醫療,降低無聲的哭泣。 世界安寧日緣起於英國電訊公司「為安寧發聲」活動。今天我為安寧發聲,為無聲的哭泣說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