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2015-01-20 01:24:43 聯合報 楊志良全民健保顧名思義,就是大家的健保,全民當主人,一起監督。為落實此理念,健保特別強調各界參與,並利用健康照護的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以評估原有及新的治療,藥物與醫材是否值得納入健保給付,再由各界代表組成的健保會做最後的裁奪。決策圈中 一切繞「錢」轉然而,最近有報導指出,健保會的代表出席率過低,平均出席率不到三分之一,更有代表兩年內一次都沒出席。想起在修改健保法之際,期望將擴大公共參與的精神納入二代健保,當時所做的各種努力,可謂格外痛心。會到這步田地,原因在於決策討論嚴重向一方傾斜,久之,各方自然覺得參加與否,變得可有可無。二代健保的重要改革目的之一,無非是希望透過各方參與以呈現多元價值觀點,真正落實「全民健保、全民參與」的精神。但現在的健保決策圈中,唯一的價值觀點卻只剩「錢」,財務的問題顯然被過分地放大。醫院為了爭取經營利潤,不得不囂張跋扈;付費者只擔心健保費要調高;政府部門則光是協調總額分配,就已焦頭爛額。遑論健保還需要對醫療科技、醫療品質、醫病關係、道德倫理等,有更多的討論空間。病友聯盟 國外早有先例前些日子,我受邀參與一個病友團體的培力課程。讓我十分訝異,許多病友團體對疾病治療的瞭解,甚至比許多醫師都還細膩。新治療方法或藥物對病人生活品質有沒有幫助?副作用有多大?會不會造成家裡照顧者的負擔?有些治療方法的選擇在治療效果上差異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常造成不便,甚至衝擊病患自信與尊嚴。這些在當今的健保決策討論中,可謂乏善可陳。其實,早在二代健保修法之際,就曾參考各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先進國家的方式,評估讓病友團體參與討論的可行性,可惜最後未能取得共識。納入病友團體意見之所以有爭議,一般認為,病友團體專業水平恐仍不足,或可能過於偏頗某種疾病族群。但其實在國外有各種方式可以解決這問題,如聘請專家做為代表、病友團體組成聯盟、病友意見納入科技評估報告等,都可解決問題。排除病友 成了殘缺體制全民健保是以社會保險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既然是以保險為基礎,保險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擔保人等理應都有參與發表意見的權利。但現行體制下,真心關切醫療品質與內涵的病友卻被排除在外,健保可謂「殘缺」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此呼籲,病友團體應該站出來,團結發聲,不要再看著本該屬於自己的權益,在短視的健保決策中被犧牲。(本文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