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同蔡瑞芳主張 醫界:雷射風險低 台灣醒報 2012-02-15
醫師蔡瑞芳昨天宣布不再做雷射近視手術,引發外界對雷射風險的猜疑。中華眼科醫學會理事、資深眼科醫師丘子宏受訪時表示,一般的雷射手術穩定度良好,乾眼、眩光的後遺症在幾個月內就會消失,蔡瑞芳所說的併發症和失明等,都是極少的個案,且多數可以補救。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張朝凱也說,目前的雷射設備已升級到飛秒雷射、虹膜定位,副作用非常低。20年前擔任林口長庚醫院眼科主任的蔡瑞芳,是引進「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的第一人,然而他卻在昨天表示,雷射近視手術雖精準、安全性高,但約有6、7名個案,在手術10多年後視力衰退,甚至退化到連開車上路都不行。為了對病人負責,蔡瑞芳決定不再動刀。對於蔡瑞芳拋出的風險一說,前馬偕醫院眼科主任、現任中華眼科醫學會理事丘子宏受訪時表示,雷射手術的風險其實不高,術後的視力恢復快、準確度也高,雖然一開始會出現乾眼、眩光等副作用,但幾個月內就會趨緩。至於視力弱化到術前程度的情形,丘子宏則說,目前國內外極少有這類案例,即便有,也都可以補救。「動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丘子宏表示,術後是否會出現併發症,和使用的雷射儀器和事前的檢查有關,通常角膜厚度不夠、有慢性角膜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嚴重乾眼症患者和哺餵母乳的孕婦,較不適合做雷射,但只要有周全的檢查,就可以降低這些風險。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張朝凱日前也向媒體表示,目前的雷射設備已升級到飛秒雷射、虹膜定位,安全性高,副作用也非常低。他強調,蔡瑞芳的意見不能代表整個眼科醫界的意見,民眾不需過度恐慌。今年48歲的民眾盧先生做雷射近視手術至今已10多年,他受訪時表示,至今並無出現任何併發症,視力也未衰退,且當天早上動完刀,約莫晚上9點就可清楚看見東西。他認為,只要術前配合醫師的檢查、術後遵從醫師的囑咐,仔細呵護雙眼,復發的機率並不高。所謂「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是以雷射刀切割角膜瓣,翻起角膜瓣後,再用雷射改變下層角膜弧度、矯正度數後,再蓋回角膜瓣。對於1500度以內的近視矯正效果最佳,也能同時矯正600度以內的散光。但因技術較複雜,術後須小心防止角膜瓣移位。除了LASIK,另一種雷射屈光角膜切除術(PRK)則是先把角膜表皮刮除後,再用雷射光把設定厚度的角膜組織汽化切除,切削的厚度由電腦根據近視度數計算而定,準確度相當高,可同時矯正近視、散光和遠視。但是缺點是術後易疼痛、視力恢復較慢和極少數人會產生角膜疤痕。較適合矯正600至800度以下的近視及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