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1, 2012

中国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解读

20120531 17:15  《中关村》微博    Development Mod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a National High-tech Zone    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十年以布局为主,第二个十年更多体现五个转变。    National High-tech Zone more reflects the five changes in the second decade    文 陈文丰(北京)    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即高新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二十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种发展模式    截止目前,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88家,基于地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设立的高科技园区,包括中关村(6.58,-0.12,-1.79%)、张江高新区等;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由于城市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而设立的高新区,包括厦门、宁波等地;三是老工业基地寻求经济突破而设立的高新区,包括大庆、襄阳等地。基于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意识、政策支撑等多方面差异,国家高新区主要呈现五种发展模式:    

一是基于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为代表。园区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科技资源,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一批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国内其他高新区做出了示范。践行该发展模式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本地拥有优质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比如中关村示范区共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校41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科研院所200多所。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一方面为园区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一方面通过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一批创业企业。2010年中关村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三千家,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该发展模式下园区辐射能力、创新示范效应、科技创新地位将逐渐彰显,中关村到2020年将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形成企业空间集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以上海张江高新区为代表。园区紧抓全球产业转移以及服务资源转移的机遇,依托本地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腹地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入驻,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园区创业,以跨国公司和本地创业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张江高新区积极承接21世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全球性转移,引进了一批来自欧美地区的跨国公司,通过大企业集团的辐射带动力引领园区发展。同时,张江高新区集聚了一批全国优质科教资源,搭建了服务创业者的若干创新平台,助推创新型企业成长。该发展模式下园区将借助跨国大公司链接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资源,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朝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张江高新区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新区,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    

三是区域创业文化氛围浓郁,高科技领域内创业企业支撑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发展,以深圳高新区为代表。园区营造浓郁创业氛围和良好环境,吸引并支持科技人员、外来移民创办科技领先型企业,企业以技术领先优势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型科技企业,带动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创业文化突出,高新区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培育了一批以科技人员、外来移民为创业主体的、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华为、中兴等正是由创业型企业逐渐成长为以技术领先优势取得行业话语权的国际性企业。该发展模式下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特色突出、创业环境优良,逐渐成为创业企业的摇篮、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深圳高新区旨在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力争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重要增长极。    

四是承接台港日韩等地区制造业转移,迅速做大园区经济体量,以苏州、无锡等地高新区为代表。经济发达地区的园区抓住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主动承接台、港、日、韩等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劳动力、区位交通等优势吸引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引导本地充裕的民间资本投向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民营企业,以粗放式增长实现园区崛起。苏州高新(5.88,-0.05,-0.84%)区践行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吸引了华硕科技等一批台资、日资制造类企业迅速实现经济规模扩张。随着创新全球化的深入,该模式下园区逐渐从制造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前端转移,通过引进大院大所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创业孵化,逐渐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新经济模式转变。2006年后无锡高新区以530计划集聚创新创意创业领军型人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开放联合的创新体系,布局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力争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中心之一。    

五是依靠招商引资、退城进园等方式推行外来植入式发展,以中西部省会中心城市、二三线城市高新区为代表。偏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开放意识不强,资源吸附力较弱,本地高新区主要承接国内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以及部分国际产业转移,通过招商引资、退城进园等方式集聚一批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项目。该模式下园区涉及产业领域较为综合,项目科技含量偏低,企业类型主要以国有企业、中小型制造类民营企业为主,园区创新资源匮乏、科技创业型企业较少。地处三线城市的济宁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小松山推等一批制造类企业,产业领域涵盖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生物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企业生产加工特征明显。该模式过于依赖招商引资对产业的支撑,本地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园区正逐渐转向招商引资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注重通过科教资源提升产业层级,培养内生发展动力,真正实现国家级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    

新时期的新变化    国家高新区历经了两个发展期,第一个时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即"一次创业",以两免三减半等政策和土地优惠为特征。第二个时期是本世纪前十年,即"二次创业",以内涵增长为主要特征,旨在实现五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变;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发展动力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由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由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二次创业"中后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开始在坚持内涵增长、实现五个转变中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原有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升,部分园区开始转型发展,依靠创业发展新兴产业,以无锡高新区为代表。2006年后无锡高新区推进转型发展,从战略定位看,由单纯的工业园区向综合性、多功能科技新城转变。从发展路径看,逐渐摆脱以大企业、大项目发展产业的路径依赖,更加注重以创业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从产业形态看,由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更加注重布局新兴产业。从企业类型看,不再以跨国大企业集团为主,创业型科技中小企业数量渐增。无锡高新区基于对全球产业趋势的判断,引进了施正荣等一批创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强化科技创新资源引进和平台搭建,推行金融创新,逐渐实现人才+科技+金融的有效融合,抢占了物联网、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

第二个变化是呈现了新发展模式,部分园区探索彰显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为代表。松山湖高新区在成立之初定位很高,旨在以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引领东莞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本地产业转型创新需求,针对性地引进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研究院等11个高水平创新平台,通过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服务。松山湖模式的核心在于引进创新资源服务大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独特性在于高起点规划、崇尚创新并注重功能、形态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松山湖下一步将沿袭中关村的发展路径,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将是主导,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将蓬勃兴起,逐渐朝总部型、服务型、研发型园区发展。    

第三个变化是高新区资源更加聚焦,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特征明显,以大连高新区为代表。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创建旨在引导园区在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鼓励园区进行资源聚焦,彰显本地产业特色,打造园区品牌。特色园区更加强调产业集群式发展,将土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资源聚焦于1-2个产业,引导园区产业从综合向专业转变,倾全区之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连高新区将资源聚焦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旨在成为大连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先锋,成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主力。保定高新区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力争打造"中国电谷";包头稀土国家高新区聚焦稀土功能新材料和应用产品力争打造"稀土之城"。    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十年以布局为主,第二个十年更多体现五个转变。从目前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不够、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等问题。未来高新区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在此大背景下,高新区应积极响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走适合自身的科学发展道路,在节约资源能源、机制体制建设、摆脱原发展路径依赖、优化园区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因此,进一步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转变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未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关键命题,强化自主创新、布局新兴产业、建设生态园区等将是新一轮发展的工作重点,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模式将是新一轮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公共咨询总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