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4, 2018

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北大 李兆基 講席教授


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北大任教。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作者:大學從未如此有料,來源:青塔)199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還是他,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界最高獎獲得者、是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他就是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201871日起,著名科學家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今天一起來看看這位頂尖科學家的故事。

出生和本科求學均在北大

謝曉亮教授19626月,謝曉亮出生于北京,父親謝有暢與母親楊駿英皆為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因此他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小學與中學階段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業餘時間還旁聽了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課程,還利用暑假到實驗室做實驗,學有機合成,又寫電腦程式做化學計算。1985年夏,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攻讀博士,師從研究超快鐳射研究化學動力學的約翰·西蒙(John Simon)。1989年,博士畢業後去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Graham Fleming)的實驗室做博士後。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繼續博士後研究。1992年起,謝曉亮受聘於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成為了PNNL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謝曉亮被哈佛大學聘為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2009年到現在,謝曉亮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2008年,他開始在北京大學兼職。

謝曉亮教授有多牛?謝曉亮教授研究領域廣泛,從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學,再到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及臨床醫學,無畏探索,不斷創新。他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2010年謝曉亮在北京大學主持創辦的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已成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技術驅動型的生物醫學究中心。2016年謝曉亮又組建了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以促進我國基因組學和精准醫學的發展。2012年謝曉亮在單細胞全基因組學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開發了單細胞全基因組均勻擴增的新方法——多重退火迴圈擴增法(MALBAC)。20149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嬰兒"在北醫三院誕生,標誌著中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近幾年,他相繼入選了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15年,憑藉MALBAC技術以及之前卓越的科研成就,謝曉亮獲得了美國重量級的生物醫學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並成為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獎者。多位獲得過該獎的科學家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謝曉亮教授也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謝曉亮教授有多牛,看看下面這份榮譽清單就可以知道了:在今年初人民日報的採訪中,謝曉亮表示一直關注著祖國的變化和科研的發展,"我一直希望能為祖國和母校北京大學作出貢獻。"謝曉亮認為,過去10年,中國的科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對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領域的投入日益增加,從海外大力引入人才,並為回國人才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很多優秀同行回國後非凡的成就也鼓舞了謝曉亮。"比如王曉東領導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通過設立一種新的體制和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輕科學家回國。他們在短短幾年內就發表了大批高水準論文,在國際生物界一舉成名;施一公在清華大學建立了獨特的科研平臺,獲得了結構生物學領域非常領先的科研成果。"謝曉亮說,這些了不起的成就,使他對祖國的科研環境充滿信心。現在,謝曉亮團隊裡年輕的海歸學者們已經迅速成長起來,他們也發表了很多高品質的科學論文,從事著生命科學領域世界前沿的研究。更讓他欣慰的是,他們在北大的合作研究成果真正造福了國內百姓。"我至今還記得,當我抱著第一例MALBAC寶寶時內心的激動,我很自豪在北京大學的工作真正推動了醫學進步,為人民健康貢獻一份力量。"謝曉亮說。20187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