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鎖國才能扭轉人才赤字2011-08-19 中國時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十餘位社會意見領袖,日前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政府正視人才失衡的問題。參與這次聯署的人包括台大、清大校長等學界龍頭,本報社長等平面媒體新聞界先進,施振榮、嚴長壽等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發展之民間人士。這些意見領袖共同對台灣的人才問題表示關切與憂慮,甚至在宣言中以「心焦如焚」四字形容,當然值得國人正視,而主政者更應有所警惕。細觀此份人才宣言,其內容鋪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問題、觀念、政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在過去十年,台灣移入與移出人口流動明顯失衡;移出者多為高技術高學歷的白領階級,但移入者卻多為外籍配偶與家庭看護。我們固不認為白領與藍領階級之間有什麼貴賤區分,但是在知識經濟掛帥、全球化競逐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科技人才長期出多入少,對國家而言絕對是個危機。令人感慨的是,人才赤字這麼明顯,國會、行政當局與台灣社會卻依然有不少人渾渾噩噩,不知危機之將至。這份人才宣言首先所想要點醒的,就是問題已然嚴重、必須及早面對。人才宣言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扭轉政府與社會中若干似是而非的觀念。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等地都在以種種優遇的方法爭搶人才。他們深知,所有的知識經濟發展都是由人才築基,搶到人才就等於搶到產業發展的關鍵,對全體人民都是福祉。但是,台灣社會近年來卻有一股民粹歪風,不論是在行政、立法、監察部門,都瀰漫著一股「打肥貓」的謬論。他們以自己之薪酬度人才之待遇,動輒訂下「薪水不得逾部長」、「人事費不得逾四十%」、公股董事全要公布財產等等人才歧視的規定。台灣若是在觀念上視人才如蔽屣,那麼在結果上就是人才視回台工作如畏途。中研院長日前特別點出當前「肥貓論」的扭曲,就是希望能扭轉台灣社會若干不珍惜人才的民粹觀念。在點出問題、釐清觀念之後,要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畢竟還是要靠政府的具體政策。在《人才宣言》中起草者提出了公教研分軌、修改科技基本法等訴求,而業者則強調當前對外籍人才之聘用、交流、居留等規定不具彈性。大體而言,這些法規都是反應現有民粹觀念之制約,在立法與行政官員不明究裡的情況下,形成綁手綁腳的規範,限制了人才的延攬。以行政院不久前發布的財團法人聘用人員薪資上限為例,其源起固然是少數不明事理民代的肥貓論述,但是最後形成實質約束的,還是行政當局的一紙函令。類此函令規範將許多財團法人的薪資綁死,不但不利於人才新聘,更使現有才俊之士興起不如歸去之嘆,確是造成當今人才危機的關鍵。綜觀中研院人才宣言的論述,倒沒有「為人才加薪加錢」等泛泛之論,而是希望去除政府法規與命令的不當綑綁,容許各單位對不同人才給與「彈性」的待遇。這些彈性有的是薪給面的、有的是制度面的、有的是入出境與居留條件面的、有的則是商務交流面的。在台灣民粹社會的壓力下,執政當局或許懾於瓦釜雷鳴的民粹壓力而不敢有所改革,但中研院提出的人才宣言則有如黃鐘之音,給予執政當局相當的民意支撐,督促他們儘速改革。行政當局應該要把握這難得機會,虛心接受建言,積極研議法規修改,如此才是回應前述《人才宣言》的正確做法。最後,我們在督促行政法規鬆綁之外,也要對民間的心態提出一些看法。社會上少數民粹聲浪的背後,其實是自信心的不足。他們誤以為不接受外國人的加入,是保護本地人的不二法門。殊不知越是保護、越是拒絕國際競爭,台灣的整體經濟就越差,而最後受害的,正是台灣人民自身。其實,台灣人民的聰明、勤奮絕不會輸給星、港、韓、陸等競爭者。我們台灣人必須要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對國際的挑戰,破除以往鎖國自閉的保護主義心態,方能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