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1, 2013

STB毛彥傑 iStrider機械腿


另類變形金剛 新型醫材改變世界 2013/01/21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永彬、彭慧明】獲日本及台灣金牌獎的下肢膝蓋輔助器材「iStrider」發明人毛彥傑在史丹福展示說明, 機械腿可協助蹲下站起。隨著高齡化社會和慢性病人口的增加,醫療照護需求持續穩定成長,醫療器材產業即將成為各國熱門新興產業。過去台灣的醫療器材研發多由工程人員主導,工程人員不一定會把「解決臨床需求」放在第1位,也沒有機會長時間觀察醫師工作,因而讓醫療、工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管道。 國家研究院認為,台灣教育制度的設計太早將人才分流,使得具備跨領域專門知識的人才太少,研發成果解決不了臨床需求,自然就無法生產有價值的醫材產品。「台灣-史丹佛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B計畫),希望連結史丹佛以及矽谷社群資源,培育「醫材創業家」,同時透過美國灣區的成功育成新創醫材事業經驗,加速國內醫療器材產業升級,開創台灣「醫材新契機」。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工程系助理教授毛彥傑是參與STB計畫的成員之一,他針對中度膝關節問題的病人設計「iStrider機械腿」。他說,美國1具「無動力機械腿」售價至少600美元以上,他研發的「有動力機械腿」則以油壓動力協助使用者方便蹲下、站起,但成本就低了許多。毛彥傑說,6065歲以上的長者,最常遇到的生理問題就在膝關節,他估計,60歲之後男性有20%、女性有30%有此問題。「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協助那些膝關節行動困難的人,讓他們有個簡單的裝置來幫忙行動自由。」毛彥傑表示,他把產品取名iStrider,代表iknee(膝蓋)加上ipump(幫浦)等於intelligent strider(智慧邁步人)。毛彥傑表示,工程人員開發醫療器材時,強調技術先進和機械性;在史丹佛大學進修過程中,他學習到「解決臨床需求」往往是最簡單的設計,也最適合病人、最有商機。所以他捨棄電動機械而採用符合人體關節的「純機械式」,利用彈簧吸收、儲存膝部彎曲的能量,在伸展回膝部時,再釋放能量協助站立或走動。毛彥傑指出,現在他做的還是第1代產品,大約需要1年左右時間改良出第2代產品,讓穿脫、操作更容易,價格也更具競爭力,他看好未來銀髮族的市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