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7, 2015

國際論文 偽造同行評審 “產業鏈” !!

國際科技論文背後的第三方「灰色產業鏈」中國百餘篇論文被撤真相調查 新華社港台部 20151206 08:00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輪番被撤,刺痛著中國學術界的顏面和神經。中國論文為何被撤?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隨著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被撤論文作者單位進行的調查,一條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的國際論文「一條龍」服務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在對中國論文被撤痛心疾首的同時,不少專家也指出,中國科學界的學術不端並非主流,不能因撤稿否定中國科研水準的總體提升和對世界的貢獻。「潤色」幌子下的「一條龍」服務:花點錢就能在國際期刊發文百餘篇中國論文遭撤稿,出版方給出的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品質,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中國科協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主任黃伯雲院士告訴記者,調查發現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的評審專家資訊。比如用自己註冊的郵箱地址冒充專家郵箱,評審時論文實際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裏。投稿人冒充評審人將正面評價發至出版方,從而達到操縱評審的目的。深入調查發現,虛假同行評議只是這其中的「冰山一角」。調查人員告訴記者,這幾批被撤論文中,有少數作者與第三方機構簽署了一「明」一「暗」兩個合同:「明」合同是指為論文進行語言潤色服務,而「暗」的就是成果轉移合同。論文直接由第三方代寫,完成後再轉移給買家,論文買賣的本質十分明顯。調查顯示,這些提供國際論文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多以「語言公司」的面目在網路上出現。表面上,他們是為英文水準不高的科研人員進行論文潤色,實際上卻提供從虛假同行評議、代投到代筆的「一條龍」服務。這些機構網羅了不少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水準的「海歸」充當「槍手」,根據服務專案的不同向顧客索取幾千到數萬元的費用。除了「守株待兔」,第三方機構還會根據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提供的作者資訊情況主動出擊,給「具有國際論文潛力」的論文作者發郵件,尋找潛在客戶。記者在調查結果中看到,論文被撤作者中有一位南京女醫生,她癌症手術經驗豐富,也積累了大量臨床資料。由於評職稱對國際論文數量有要求,這位醫生屢次向國際期刊投稿,卻因為英語水準不行和缺乏同行評議頻頻被退。於是她從淘寶上找了個第三方機構對論文進行潤色,隨後這家機構還為她提供了虛假的同行評議和代投服務。果然,論文發表在業內知名期刊《診斷病理》(Diagnostic Pathology)上。「調查表明,被撤論文中絕大多數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學術不端。其中大多存在通過第三方代潤色、代投、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資訊等行為,少數根本沒有實驗資料,直接是由第三方代寫。」黃伯雲說。

從追回基金資助到撤銷職稱,涉事作者受到嚴厲查辦 據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工作人員介紹,撤稿情況發生後,中國科協迅速啟動調查機制。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並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被撤論文作者及所在單位,與國際出版集團溝通,基本掌握了被撤論文的情況。「我們對被撤論文中標注有我們基金資助號的所有22篇論文逐一徹查。為了查明真相,基金委的監督委員會還向部分被撤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派去調研組,進一步厘清被撤論文到底是哪種程度的學術不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告訴記者。「相關深度調查還在繼續,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要在陽光下使用。」楊衛表示,對於被撤論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將嚴格按照基金條例處理。一是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中,如果有以被撤論文作支撐依據的,一律撤銷申請。二是對被撤論文作者中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撤銷原資助決定,追回已撥付的基金資助經費。三是這次被撤論文涉及情節嚴重的,作者在35年內不得申請或者參與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記者瞭解到,一些被撤論文所在單位也對相關作者進行嚴肅處理。中國醫科大學對本校的三位涉事作者撤銷教授、主任醫師資格,並在網上公布。「這些作者自律、規矩意識淡薄,有些人腦子裏連保證同行評審人資訊真實性的基本科學規範都沒有。」參加調查的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此外,中國法律尚沒有對第三方'科技論文服務'作出規定,也缺乏行業自律組織和監管機構,滋生論文領域亂象叢生。」

學術不端非國內主流,灰色產業鏈何時能「鏟斷」?「撤稿事件給中國學術界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再次表明中國學術界、科學界仍然面臨著學風浮躁、學術失范的嚴峻挑戰,學術不端行為變得更加多樣、更加複雜,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說。針對被撤稿件存在的多種學術不端,中國科協重申了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行為規範,明確了「五不」行為準則:即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資訊,不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其實每篇論文都有負責與出版社聯絡的通訊作者。如果投稿人自始至終直接與出版方直接打交道,就沒有第三方代寫代投的牟利空間。這條灰色產業鏈也就不復存在了。」黃伯雲說。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王乃彥院士認為,對國際論文的數量崇拜,根源仍然在於科研評價體制不合理。「不同的學科之間、理論和臨床之間,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混淆在一起,統統強調論文。」他直言,「有些外國雜誌就是靠著中國投稿人的投稿費養活的。」在楊衛看來,科學道德和科學誠信建設是持久戰,要長時效、廣覆蓋、重實效。「從論文抄襲到引用不規範,從一稿多投再到槍手代寫、第三方代投……學術不端不斷出現新的形式。樹立好的學風,首先要大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對個人誠信、成長的危害。要十年二十年常抓不懈,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師隊伍、科研人員隊伍裏廣覆蓋。還要有切實有效的處理手段,對學術不端零容忍。」楊衛說。愛思唯爾期刊出版全球總裁菲力浦·特赫根援引《美國科學院院報》資料指出,2012年關於論文欺詐或疑似欺詐的統計顯示:美德日排名前三,中國排在第四。「中國論文品質崛起是不爭的事實。論文絕對數量持續上升,撤稿量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加。」特赫根說。「中國科研論文總數世界第二,撤稿是其中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中國科研人員的基本道德操守還是好的。少數人出了問題,要調查分析原因,總結教訓。」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