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浙江原料药基地 转型大戏上演中


原料药企转型三重门:方向 市场渠道 产品质量 2012101714:33  本文转自:《医药经济报》 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沉重的环保压力、越来越严峻的反倾销形势、越来越低的净利率……如此多的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迫使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宗原料药企业或被动或主动迈向转型升级之路的最后一根稻草。而9月初华海药业"制剂国际化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并获国家补助资金8000万元的消息,又令后来者倍加艳羡。转型,已成为我国原料药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只是在这条注定坎坷的转型道路上,横亘着三道关口,是谓"三重门"。 第一重门是转型方向。向何处转、转型后企业定位是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转型方向依托于企业的实力、研发创新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既有因素,也取决于决策者的胆识、企业发展战略等。以老牌原料药基地、浙江省有"三海"之称的三家企业为例,"三海"的转型之路各不相同:华海药业主攻制剂出口,海正药业联手外资谋求创新药,处于转型初期的海翔药业则选择从代工突破。方向,是药企转型的生死坎。 市场与渠道是第二重门。药企转型者众,且呈现出集中化、一窝蜂之势。由原料药转为"原料药+自产制剂"的全产业链,是大多数原料药企的本能选择。这必然导致制剂产品同质化、国内市场高度饱和;转向国际,向国际市场要需求,则存在对国际市场规则不熟悉、国际竞争国内化等挑战,在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情势更加严峻。对选定制剂方向的药企来说,国内市场普遍面临营销力不强、渠道建设受制于代理商、品牌影响力与医生提及率低、呆坏账危险大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制剂产品形象不佳,自建渠道难上加难,到国外设厂则生产成本高,与跨国公司合作容易受制于人。能否适应市场,成功构建营销体系从制剂红海中脱颖而出,是转型的第二重考验。 产品质量是第三重门。不是说国内药企产品质量差,实在是国外消费者权益意识强,规范市场为保护患者往往采用惩罚性条款,对产品瑕疵等动辄施之以重罚,出现质量责任事故可能让企业倾家荡产。2007年,美国默沙东公司因为镇痛药"万络"的不良反应就付出了高达48.5亿美元的赔偿金,这足以令倍受质量问题困扰的国内药企不寒而栗、知难而退。质量问题是我国原料药企业制剂国际化转型的最大隐患与风险。而要消弭这一隐患与风险,不能单独依靠原料药企自己,更多的要依靠这个行业以及与这个行业相关的一切。 "三重门",门门关系生死存亡。毫无疑问,在这场业已展开的我国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的竞赛中,有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也必然有坚持不到终点的失败者。跨越任何一重门,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与造化,也依靠于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与政策给力、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等。 毫无疑问,在这场业已展开的我国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的竞赛中,有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也必然有坚持不到终点的失败者。跨越任何一重门,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与造化,也依靠于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与政策给力、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