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解析/分化軟骨細胞 人工關節ByeBye 2012/10/22 【聯合報╱本報記者詹建富】 近年來,幹細胞已成為醫學研究的主流,但除了骨髓移植與臍帶血移植是較為成熟外,其餘多半處於動物實驗階段。在國內,最早把幹細胞應用在臨床的,是自病人的骨髓分離出間葉幹細胞,並在體外培養出大量軟骨細胞,讓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不必置換人工關節。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指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外是利用捐贈的骨髓、臍帶血或是收集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用來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地中海型貧血、黏多醣症、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一些先天免疫不全及自體免疫疾病。陽明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光申表示,除了骨髓和臍帶血存有造血幹細胞外,他和榮陽團隊領先全球,從人類臍帶血中分離出具有多重分化潛能的間葉系幹細胞,不僅能在體外分化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神經細胞和肝臟細胞,更證明本來屬於成體幹細胞的骨髓或臍帶血,也能跨胚層進行特定細胞的分化。此外,李光申將間葉系幹細胞分化而得的肝臟細胞,在體外製造白蛋白,並證實這些肝臟細胞具有儲存肝醣、抑制低密度膽固醇、排毒及製造製尿素來代謝含氮廢物等功能。最近,他利用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PS),短短12天就成功分化出成熟的人類肝細胞,今年4月刊登於著名的「肝臟學」期刊。李光申說,由於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細胞功能的喪失或組織的壞死有關,包括糖尿病、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中風、脊髓損傷、心臟衰竭、肝硬化、退化性關節炎及眼角膜損傷等,都有賴幹細胞來解決大部分特定細胞和組織來源的問題。因此,未來心臟衰竭或肝衰竭的病人,只需先經iPS進行體外培養大量幹細胞,再注射到需要修復的器官附近,就能取代受損的細胞,進而爭取延長等待器捐的時間。不過,目前包括治療巴金森氏症等多項幹細胞研究,多半處於動物實驗階段,國內進展較快的是台大醫院,2008年即發表全球首例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的臨床試驗。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劉華昌表示,該研究團隊取自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的骨髓,分離出間葉系幹細胞,然後進行軟骨細胞移植,迄今已有12名病患接受手術,受術者年齡從47到87歲不等,其中包括兩名醫師,膝關節功能都恢復良好。劉華昌樂觀地表示,這項臨床試驗如能證實療效,可望改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缺損的醫學紀錄,不必再依賴置換人工關節。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