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5, 2012

"港深"雙城經濟一體化 超越倫敦直追紐約與東京!!!

未來30年:深圳關鍵詞是"質量"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新浪財經) 2012-07-13 05:01:03[香港之所以對前海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實際上,也是因為它看到了一條自己在中國經濟格局當中獲取應有地位的重要途徑。深圳和香港如果作為一個經濟聯體城市,在全球會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在鄧小平南方講話20周年之際,深圳這座改革之城再次走到聚光燈下。 6月底,國務院正式批復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引來各界矚目。僅過了一周多,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深圳又作為地方科技創新兩個"優等生"城市之一,做了典型交流發言。然而,在接踵而至的喜事之前,深圳也有一季度合同外資劇降八成、GDP增速罕見地大幅落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尷尬。 深圳怎么了?這里正在和將要發生些什么?這里的變化,對整個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有何意義?帶著這些疑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了深圳市副市長唐杰。
轉型邏輯 第一財經日報:剛剛公布的前海系列政策,某種程度上可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這塊僅僅十幾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會有這么大"魔力" 唐杰:2009年終歲尾的時候,面對一片灘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饒有興趣地聽完深圳開發前海的設想,旋即指出,深圳的思維要更開闊些,前海不能只是深圳將要開發的一小塊新城區,而是要從我國更進一步對外開放試驗的角度來看。 2010826,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國務院空前地批復了面積僅為15平方公里的《前海總體發展規劃》;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又正式批復了《支持前海開發開放有關政策》,同意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幾乎在一夜間,前海從一片籍籍無名的灘涂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經濟特區中的特區,成為中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先行試驗區。 隨著前海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前海的開發開放將步入加速推進的新階段,也為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化深港更緊密合作帶來新的契機與動力。展望未來10年,港深雙城經濟一體化,將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超越倫敦直追紐約與東京的超級國際都市。 日報:過去30年,"深圳速度"是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符號。但今年一季度,深圳的GDP增速是5.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1%),也低於廣東省水平(7.2%),這是很少見的。這是否也是深圳未雨綢繆開發前海的理由之一? 唐杰:深圳出現(經濟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種狀況,已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995年,那次也引起了全國關注。據我們分析,原因首先在於,深圳要加快轉型,轉型就要付出代價;同時也跟兩個客觀因素有關,一是今年雨季來臨較早,影響了投資速度;二是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對高度外向型的深圳經濟造成了影響。但我們對於全年經濟增長10%的目標,是有信心的。 作為深圳,當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之后,還要保持增長,靠什么?就是要靠轉型,不斷地拋棄低端,走向高端,并且把高端的比例做得越來越高。為什么要轉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深圳的土地面積十分有限,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1/3,是北京的1/6,天津的1/7,廣州、蘇州的約1/4。對於我們而言,GDP很重要,但如何降低獲取GDP的代價,更重要。所以,深圳市市長許勤在去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從追求"深圳速度"轉向"深圳質量",含義就是要加快轉變發展模式,以更低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更少的污染,來創造更高的價值。2011年,深圳的萬元GDP能耗為0.47噸標準煤,約為全國的一半,相當於歐洲的平均水平;水耗為17立方米,約為全國的1/10。如果說過去30年深圳的關鍵詞之一是速度,那么,未來30年的關鍵詞就是質量。 日報:這么說,深圳其實在10年、20年前就已經開始轉型了,那今天所謂的轉型,最核心的含義是什么? 唐杰:深圳和全國許多城市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在過去30年中,它迅速跨過了農業、工業和后工業時代,在工業化過程中,又迅速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過渡,成了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組裝基地。過去10年和未來10年,深圳在做和要做的,是把高新技術產業由"深圳組裝"變成"深圳制造",再變成"深圳創造" 日報:過去做高新技術產業,也許只需要跟隨世界前沿即可。現在顯然不夠,而是要創新和趕超。深圳在這方面有何經驗? 唐杰:深圳在創新之前還有個模仿,從模仿、跟隨到趕超、引領。深圳的工業化是從縫紐扣、鎖扣眼開始的,其工業化水平之低,讓人難以想象。30年前,在深圳蛇口的服裝廠女工當中,恐怕找一個能把褲線完全縫直的都難。深圳能走到今天,實際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掌握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第二步是掌握整機的設計,第三步是從整機設計當中開發出新的思路。最有代表性的是華為、中興,他們從一開始的模仿、跟隨,到有一定的趕超,再到今天走到了引領。現在深圳在無線通訊領域已經占到了極高的位置,華為在該領域世界排名第二,中興排第五。更重要的是,華為、中興是不需要付專利費的公司,他們掌握最新的通訊技術專利,可以跟外國公司交換使用。走到這樣一步,深圳就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政府角色 日報:說到華為,很容易想到,深圳還有平安、比亞迪等一大批伴隨深圳發展而崛起的民企。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知名民企扎堆於深圳,而不是其他城市? 唐杰:深圳是中國最著名的創業城市,目前在海內外上市的公司大約有300家。像華為(尚未上市)20多年前創立時,只有七八個人,中興、平安也是。它們20多年時間就在深圳成為世界著名的公司,我想至少有三個因素:一是這個城市充滿了創業的激情,二是創業的人會聚到了這個城市,三是政府給創業提供了一個好的環境。
日報:什么是好的創業環境? 唐杰:我們很多公司要上市了,但它居然還不知道政府的門是朝哪邊開的。這說明,深圳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城市,這就是好的創業環境。深圳市政府在營造創業環境方面的努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扶持相關配套產業。沒有配套產業,單獨引進的產業是很難生存的。舉例來說,深圳從5年前起步,現已快速成長為中國重要的芯片設計中心。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有大批跟芯片設計相關的公司,都被我們的扶持政策吸引來了深圳。二是創造一個好的金融環境。目前中國的創業投資機構,深圳占了1/3。所以,在過去20年中,深圳積累了大量為創業、創新服務的金融、會計和法律人才。三是實行園區模式,實際就是政府不行政干預產業配套的模式。
日報:但論金融服務能力,深圳其實跟上海、北京差不多,園區模式更不只是深圳有,為什么深圳能更成功? 唐杰:這可能跟政府有重要關係。深圳市政府跟別的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有很大區別,這個政府,清楚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目標和任務。1995年,深圳提出要搞高科技,全國人民都笑話。但深圳打定主意,出了一個政策:無論什么企業,只要開辦研發機構,政府就給資助。當時沒有人相信,結果一個企業——還是個民企,大膽來申請,政府果真給了幾百萬元的資助。這就跟商鞅變法中的徙木立信似的,於是大批企業開始上馬研發項目。待到風氣形成了,深圳市政府便開始在研發方向上進行引導,并鼓勵它們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據統計,這項政策推出5年時間,政府支出大約30億元,為此新增的稅收也有約30億元。在政府的引導下,目前深圳90%的研發人員、研發機構、科研投入和專利生產都集中在企業,形成了有3萬多家創新型企業的集群。 
日報: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是放在深圳,也能成功嗎? 唐杰:我問過華為、中興,也問過比亞迪,假如你們當初選擇中國另外一個城市,那么會不會有今天?他們共同的回答是"沒有" 日報:但他們都沒有試過,會不會只是因為你是副市長,所以才那樣說? 唐杰:不是。因為:第一,深圳是不怕企業小的,它不像有些城市那樣,首先看企業規模,而是產業鏈。所以深圳有很多規模很小的企業,比如產值只有一兩億元,卻受到很高的關注,為什么?因為它在某個細分領域位居全國甚至全球前三位。第二,深圳支持的是專業化的公司,而不是那種很龐大、多元化的企業。舉例來說,華為、中興,包括富士康,它們在深圳都是有幾百家供應商的。你要支持前者,更可取的途徑其實是支持后者,支持那些作為供應商的小企業。當你創造了一個小企業的活躍環境,就會形成一個產業群、產業鏈,形成一個專業化分工的生產體系。我走到全國其他地方看,差別很大的就是這一點。
城市競合
日報: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區域。如果單看上海和深圳,你覺得有沒有所謂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 唐杰:很難講模式,但兩者之間有較大的城市差異。和深圳相比,上海有三個特點:企業大,政府大,創新激情差。如果你問深圳的年輕人想做什么,想創業的一定比想進大公司的多。上海多半相反。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深圳,創業成功的案例很多。深圳有很多中小企業,創辦三五年就能去資本市場上市。
日報:深圳的創業氣氛,跟硅谷、紐約這樣的地方相比如何? 唐杰:借用一個從硅谷來深圳創業者的說法,深圳的創業氛圍很好,但條件不夠,因為工程師還不夠專業——美國工程師是創造型的,中國工程師則是執行型的。 目前,深圳在這方面正迅速向競爭對手靠近,兩個典型例子是深圳華大基因和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前者成立至今不到6年,從七八個人到如今的4000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擁有超過美國總和的基因測序能力,年測序收入超過20億元,在深圳帶動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集群。后者更是幾個留學生兩年多前剛創辦,目前每個月已能申報上百項專利。這些企業的成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和機構,進而形成專業化、多產業的合作。所以,深圳的高科技正從趕超往引領階段發展,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扶持配套產業,提供公共服務平臺。
日報:在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科技等重要產業發展的前沿,不僅有深圳,還有上海和天津。在你的腦海中,這三個城市分別像國際上的哪三個城市? 唐杰:我如果作個不恰當的比喻,天津就是費城,深圳是舊金山,上海是紐約。上海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它所處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天津近年發展很快,不過它還處在一個第二次工業化的過程。從自身條件和地理位置來看,天津應該會在中國取得一個極高的地位。
日報:前海是深圳下一步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核心試驗田,這對香港來說,是否意味著會多一個競爭對手? 唐杰:深圳和香港在這方面是高度合作的。當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時候,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是被隔在境外的。香港之所以對前海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實際上,也是因為它看到了一條自己在中國經濟格局當中獲取應有地位的重要途徑。深圳和香港如果作為一個經濟聯體城市,在全球會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下一個30
日報:前不久我們剛剛紀念了"鄧小平南方講話",深圳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方面,面臨哪些核心任務,會進行怎樣的嘗試? 唐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深圳改革開放最值得紀念的成果可能是三點:一、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二、政府的法制化管理;三、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這三點,應該是深圳30年改革最大的成功,也是最有經驗和教訓的地方。比如法制化管理,深圳的創新能夠走到今天,首先得益於在全國最早制定了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這一地方性立法,直接保護了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另外,深圳為什么能耗低,其中一個原因是,深圳在建筑節能方面下大力氣。目前深圳已擁有1000多萬平方米的綠色建筑,并正在醞釀推出全國首部綠色建筑地方性法規。在這樣的一種形式下,我們的市場理念和市場規則,就逐步形成和規範了。
日報:深圳今年提出了"外溢發展"戰略,但從產業特點來看,深圳一些主要的產業,比如IT,其產業鏈長度可能并不很長,怎么去"外溢" 唐杰:其實IT產業也是很復雜的,一個手機,就可以拆分出3000多個零部件。深圳去年共出口手機6億部,這些手機實際上多是在深圳設計,東莞生產,再從深圳出口。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深圳現在有很多產業,正快速、大規模地向廣東的東莞、惠州以及湖南、江西擴散,這就是所謂的"外溢"。當一個城市發展到千萬人口之后,就需要為腹地服務,這個服務不是輸出產品,而是輸出管理。具體到深圳,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向總部化發展。
日報:回到一開頭說到的話題——僅從經濟總量來看,深圳保持多年的全國老四地位,很可能要變成老六、老七,甚至更低。你怎么看深圳的未來? 唐杰:按單位面積產出,深圳依然是全國第一。假如還要繼續拼總量,無非是耗費能源、資源。我們更看重經濟結構和發展質量。當我們早已越過中等收入線、過了高收入門檻的時候,深圳現在要問的是什么?是在德國、意大利、日本能夠生存的產業,在深圳能不能生存?當人均GDP達到10萬美元的時候,這樣的產業還能不能在深圳生存?今年我去參加了渣打美國總部的年會,討論的主題是中國會不會硬著陸。我在會上講,深圳走到今天依然有生命力,因為改革開放給中國人帶來了足夠的創造力,使得我們能從模仿、跟隨開始,直到今天的趕超、引領。如果能在多數領域引領,我們這樣一個城市,就能夠支撐10萬美元的人均GDP,就像紐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