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3, 2012

中國非營利民營醫院 政策環境???



民營醫院難長大:100張床位的僅佔12% 規模偏小 20120823 08:41:08來源: 人民日報“十二五”醫改規劃提出,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在七大領域盡快推出一批引導民間投資參與的重點項目,其中包括衛生領域。隨著落實民間投資“新36條”實施細則的公布,醫療服務業正在逐步放開對社會資本的限制,社會資本辦醫的環境正在改善。眼下,社會資本辦醫遇到哪些困難?需要破除哪些政策障礙?怎樣才能健康發展?從今天起,本版將推出連續報道“社會辦醫調查”,敬請關注。
——編 1. 營利與非營利區別在于分不分紅,非營利性的醫院所得全部用于醫院的發展。我國民營醫院大部分都是營利的,主要是因為我國缺乏非營利性醫院成長的政策環境626,首家臺資獨資醫療機構、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在大陸地區的旗艦醫院——上海禾新醫院開業。此前,我國醫療領域已有外資合資醫院,但是股權份額受到限制。201012月,國辦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簡稱“58號文”)明確規定,逐步取消對境外資本的股權比例限制,並開始試點。政策調整後,這家醫療集團馬上申請將原有的合資醫院轉為獨資醫院。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在大陸地區工作多年,他看好這個市場。他說:“更大的市場在大陸,比如,上海缺少提供高端服務的醫療機構,所以開辦禾新醫院。雖然剛開始可能比較艱難,但是憑著在大陸多年的經營經驗,半年過後應該會有口碑。”下一步,該集團還會開拓兒童醫療市場。“家長帶著兒童去公立醫院看一次病,每次也要四五百元,所以市場不成問題。”他說。目前,“58號文”對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的“松綁效應”逐步顯現。但是,高水平、大規模的連鎖非公立醫院還是少,其中非營利性質的更少。張煥禎同時也是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他認為,目前大陸地區好的民營醫院還沒出現,只是一些小規模的、只想賺錢的生意人開辦的民營醫院他指出,40年前,臺灣公立醫院佔有95%的營業額,現在佔總數25%的公立醫院僅佔有30%的營業額。雖然75%的醫院是非公立醫院,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非營利性的。“營利與非營利區別在于分不分紅,非營利性的醫院所得全部用于醫院的發展。因此,即使非營利醫院是社會舉辦的,也絲毫不影響醫療服務的公益性質。而我國民營醫院大部分都是營利的,主要是因為缺乏非營利性醫院成長的政策環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姚嵐說。她介紹,國外很多民營醫院都是非營利性的,真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投入的錢都用來支付醫院的運行成本,捐贈主要用于改善服務能力、聘用更好的醫生。而我國沒有合理的補償渠道,也沒有社會捐贈,沒有形成適合非營利機構成長的環境。衛生部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民營醫療機構數為45.7萬所,佔全國醫療機構總數的47.9%,床位數佔全國總數的9.7%。今年6月,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現場經驗交流會上指出,社會辦醫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小、散、亂”等問題,尚不能對公立醫院形成有效競爭。民營醫院規模普遍偏小,僅有12%的民營醫院床位數達到100張以上,二級和二級以上民營醫院僅佔其總數的5.6%。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床位達到750張,是一家大規模非營利性質的專科民營醫院。總經理葉紅說:“公眾對一家醫院的認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醫院投資者要有良好的心態,把辦醫院當成長遠事業來做。”
2. 雖然評職稱的政策障礙已經不存在了,但民營醫院的人才依然集中在“一老一少”,即以退休和新畢業醫療衛生人員為主,缺少中青年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在醫療服務行業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好的醫生,就沒有好的服務,也就不是好的醫院。在一所三級醫院的日常運行中,人員成本要佔據醫院總支出的1/3甚至更多,還沒有包括各種人才培養經費。多年來,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生一直沒有晉升職稱的資格,造成醫生的事業發展受限。“58號文”明確規定,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技術職稱考評、科研課題招標及成果鑒定、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等方面,享有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雖然評職稱的政策障礙已經不存在了,但民營醫院的人才依然集中在“一老一少”,即以退休和新畢業醫療衛生人員為主,缺少中青年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缺乏梯隊建設機制和長遠發展戰略。原來,我國事業單位將醫務人員以“單位人”的方式管理,加上社會保障機制缺失、學術研究平臺差異等多方面原因,現有的優質醫護人才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只有在公立醫院才有好的事業發展前景,所以中青年技術人才一般不會去民營醫院。有人說,找不到專家,可以高薪聘請剛退休的老專家,關鍵是老專家做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因為不少民營醫院逼著老專家昧著良心賺錢。”姚嵐說。吳作紅是湖北省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後就在該醫院工作,至今已7年。他說:“現在評上職稱了,也有武漢的科研課題,比以前確實好多了。愛爾很重視人才的培養,靠個人能力發展,收入比在公立醫院工作的同學多一些,前景不錯。”因為導師是同仁醫院著名專家,吳作紅有了很多參與科研課題的機會。“但是發展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很多科研機會相對公立醫院來說依然偏少,無形中限制了個人的晉升。”他說。3. 嚴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的擴增,同時對公立醫院開展的業務范圍和高端特需服務予以限制,積極培育民營市場民營醫院要想生存,必須錯位經營發展,提供專科或高端服務。但是,由于投資醫院回報期長達810年,免稅時間普遍只有3年。在營利壓力下,一些民營醫院只能選擇“賺快錢”模式,服務質量、效率均不高,進入惡性循環。“大型公立醫院不斷擴張,蓋大樓、購置設備,民營醫院無法與之競爭。而在醫療服務薄弱的基層、邊遠地區,民營醫院又無利可圖,難以生存。”姚嵐說,從這一點看,積極引導社會辦醫,一方面應該營造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還要限制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在滿足當地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前提下,嚴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的擴增,對公立醫院開展的業務范圍和高端特需服務予以限制,積極培育民營市場,同時探索監管新思路。即使當前政策不斷“松綁”,但一些地方和部門仍不同程度地對社會辦醫存在各種歧視和偏見,在機構、技術、大型設備準入以及醫保定點方面,尚沒有完全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專家認為,審批政策不能做到一視同仁,實際上也是一種對民營醫院的不公平,不利于其健康發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