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0, 2018

健保資料庫: 末期失智個案 最後一年 70%管灌餵食/ 60%氣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 33%心肺復甦術/ 18%洗腎


照護末期失智病患 朱智邦:維生醫療延長生命無治療效果 中央網路報 (2018-03-28 18:47)醫師朱智邦演講現場。 如何為末期失智病人進行醫療照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安寧照護團隊,28日至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以「病人維生醫療抉擇與營養問題-末期失智病人為例」進行演講,團隊醫師朱智邦指出,維生醫療措施只能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延長其頻死過程,並無治療效果。兆如在下午2時舉辦安寧照護家屬座談會,松德院區安寧照護團隊社工主任黃鳳嬌偕同醫師朱智邦、營養師黃彥綾、社工師蔡叡昀、林佳宜、王怡婷、護理師熊子瑜、陳秀卿、陳姿吟到場,由朱智邦與黃彥綾接力展開1個多小時的演講,有兆如團隊社工督導邱昭琪、社工蕭永信、胡效群、劉家豪、書記郭玟君及住民長者、社區民眾到場聆聽演講。朱智邦指出,多數末期失智病人需要管灌餵食及額外約束,而且仰賴他人全程照顧,包括:無法自行行走、穿衣,洗澡,以及大小便失禁、無法言語溝通等,曾有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的併發症,預估存活期約為6個月。末期失智症病人的死因,包括:罹患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膚感染及肺臟,腎臟等器官疾病。朱智邦提出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數據表示,末期失智個案在生命的最後一年 ,有七成管灌餵食,六成曾接受氣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三分之一接受心肺復甦術,是癌症的四倍,而且有一成八仍在洗腎。究竟末期失智病人應該接受什麼照顧?朱智邦指出,延長生命 vs 減輕痛苦、 追求生命的量 vs 追求生命的質、治療家屬的不捨 vs 符合病人的期待,以上這些都是兩個極端,是難以兩全其美的。朱智邦說:「我們應該反向思考,失智末期病人真的那麼痛苦嗎?其實,隨著失智的進展,視覺、痛覺、聽覺、觸覺及意識狀態也會逐漸退化,我們覺得他很痛苦,那是從我們的經驗出發。因此,安寧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與好壞。」維生醫療是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的醫療作為,但無治療效果,只能延長其頻死過程,無法治好病人的醫療。簽立放棄急救同意書(Do Not Resuscitation簡稱DNR)是在醫師覺得病人生命難以挽回時,不施行急救及維生醫療,包括:心臟按壓電擊、強心針、氣管插管、呼吸器及其他維生醫療;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是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願意接受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及不接受施行心肺復甦術。黃鳳嬌指出,1043月,松德院區醫務長湯華盛率領安寧照護團隊,與兆如長期合作,為長者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截至目前為止,一共收案74件,已往生56件。院長楊添圍指示安寧照護團隊繼續提供長者安寧照護服務,讓末期病人有尊嚴無痛苦的善終。(王鵬捷 編)  【中央網路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