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7, 2018

騰訊 醫療壁壘: 全鏈路深化 (醫療AI、支付與智慧醫院)


投資那麼多醫療公司,騰訊為何還要自己做覓影和智慧醫院? By 鈦媒體/付夢雯 Date05 / 02 / 2018騰訊現在做什麼?人工智慧、大數據、支付模式,騰訊應該去做目前看不到商業價值和機會的事情,因為騰訊有足夠的時間等待這個領域的成熟和成長。兩年前,騰訊副總裁陳廣域在北京參加互聯網+峰會時,一位醫學專家當著他的面說,「你們現在做的事情不能代表騰訊公司,騰訊應該從更大的格局、更大的立場提出好的做法,承擔怎樣的責任和推動工作。」這時,騰訊透過投資已經在醫療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20149月,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這一行動被騰訊稱為是「正式佈局醫療健康領域」。此後幾年時間,騰訊投資了微醫(原掛號網)、卓健科技、醫聯、好大夫、企鵝醫生、碳雲智慧等,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一大半都被網羅到了騰訊的投資成績單裡。在「互聯網切不動醫療」質疑聲時不時出現的這幾年,BAT的醫療之路走的並不輕鬆。百度去年3月份裁撤醫療事業部後,已經鮮少透露醫療相關的動態;阿里健康除了醫藥電商的核心業務外,還建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醫療影像AI產品「Doctor you」,此外在阿里體系下還有支付寶智慧醫院、阿里雲ET醫療大腦等;相比之下,頻繁且有節奏的投資動作,讓騰訊始終在醫療領域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騰訊在醫療領域的佈局。 雖然騰訊從未公開透露其醫療領域的投資佈局邏輯,但透過整理這些企業業務,勾勒出了騰訊投資佈局遵循的兩條邏輯線:就醫流程全覆蓋與醫療行為主體全覆蓋。但對於騰訊的醫療佈局,很多人的迷惑在於,騰訊自己做和投資的差別在哪兒?什麼業務自己做,什麼業務選擇投資?自己做覓影和智慧醫院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又是如何做的?「我們來的比較晚,其實沒有想清楚騰訊在醫療領域可以做什麼。」陳廣域在今年的互聯網+峰會上說,「現在想清楚了,騰訊做什麼?人工智慧、大數據、支付模式,騰訊應該去做目前看不到商業價值和機會的事情,因為騰訊有足夠的時間等待這個領域的成熟和成長。」

做「醫療能力超市」 「騰訊做醫療,一開始是希望投資完全頂起來。」騰訊互聯網+醫療業務負責人常佳告訴鈦媒體,後來騰訊打造了自己的團隊,原因在於,「醫療的複雜性,純粹靠投資而沒有集中的推動會比較困難。」常佳提到的推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核心能力和核心接口,比如微信支付醫院,太核心的只能自己做,不能給出去;還有事情需要相對長期的投入,我們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並且做好長期沒有可見商業模式的準備,這不是特別純粹的醫療公司能承擔的,需要集團化的支撐會比較好。」人這幾年,在投資的同時,騰訊嘗試做微信智慧醫院、糖大夫、騰愛醫生、覓影等,涉及了支付模式創新、慢病管理、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智慧醫院: 早在20132014年,騰訊便提出微信智慧醫院的概念,做的事情也很簡單,依託於微信公眾號的線上能力,幫助醫院做掛號、訊息流轉等基礎醫療服務;2015年——2016年,微信智慧醫院的2.0版本提出以醫院作為核心體系,挖掘醫院流程裡線上訊息化、數字化以及互聯網化能力;從2017年開始,以小程序、公眾號作為整體服務入口,醫保、商保、區塊鏈技術、AI、人工智慧在醫院落地,這是智慧醫院3.0版本慢病管理: 2015年,騰訊推出了一款檢測血糖的智慧硬件產品「糖大夫」,這算是騰訊第一次直接出手,那一年也是騰訊投資的高峰期。在慢病領域,騰訊還推出了「騰訊睿伴」智慧健康顧問,從硬件升級到了完整解決方案,透過大數據和AI為慢病患者提供智慧化院外健康管理,基於微信實現「教育+隨訪+干預+評估」的四位一體慢病管理模式。人工智慧: 20178月,推出AI產品「覓影」,同年11月科技部公佈了「首批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名單」,在AI+醫療方向上,將依靠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我們沒辦法改變供需矛盾、沒辦理控制需求,我們只能用科技的手段,用互聯網的能力來緩解供求之間的矛盾,提升醫院的效率。怎樣幫醫院做到這樣的事情?這一定是醫院主導,騰訊助力。」陳廣域坦言,騰訊不應該做的是包辦、代辦,「我們希望合作方把我們當做一個超市,可以選擇需要的能力,我們不能強迫你們選擇不喜歡的東西。」目前騰訊醫療佈局分為投資和自建兩種方式。鈦媒體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在自建中,騰訊分為兩個團隊,一個是騰訊醫療團隊,負責的業務包括糖大夫、騰愛醫生、企鵝醫典、醫療雲等,主要聚焦於醫療業務本身。另一個是互聯網+醫療業務,該業務又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是微信智慧醫院,包括掛號、處方流轉、醫療咨詢,利用互聯網工具提升醫院、醫生效率;另一個方向是騰訊覓影,包括AI醫療影像、AI輔助診斷,探索AI如何進入到醫療比較核心的領域。

覓影,切入醫療核心的AI試驗 20178月,覓影產品正式推出,此後馬化騰在不同場合演講中多次提到,同年11月,國家科技部宣佈依託於騰訊建立國家影像創新平台。在騰訊的2017財報中,騰訊特意提及了「騰訊覓影」這一產品,並在財報最後列出了2018年的七點展望與策略,覆蓋了社交、遊戲、短影片、支付、雲基礎設施、智慧零售、人工智慧,而在人工智慧的應用裡,醫療是重點之一。覓影醫療影像識別的技術路線鈦媒體在這之前曾報道過,詳情可以點擊查看文章《騰訊首次詳解「覓影」產品:AI醫學影像技術如何應用於腫瘤早篩?》)此次,鈦媒體觀察到,覓影產品又新添了「輔助診斷」的內核。「互聯網+AI其實像水一樣,可以滲透到每個角落,只是醫療這個專業領域山會更高一些,溝更深一點兒而已,但最後都會滲透進去。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鄭眾喜告訴鈦媒體,「現在要用人工智慧診斷直接出一個報告的話,無論是從倫理還是專業來講還有一段路要走。」在常佳看來,這段路上第一個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就是抗噪,「現在很多人宣稱自己的準確率,但還有一個是數據是你不是同源的數據,測試級和數據級是同源的準確率會搞,但是不同源狀況才是更關鍵的。」在覓影落地的100多家三甲醫院中,常佳發現抗噪要求非常高,不同的設備,不同的醫生的操作習慣,還有訓練問題,有的醫院做的很好的結果,到其他醫院根本不適用,「我們現在正在透過廣泛性的測試解決,但這是很大的困難,這需要數據豐富度的問題。」2018413日,騰訊覓影發佈了國家戰略平台接下來的規劃,平台將從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學術科研、惠普公益四個部分推動建設。其中創新創業這一塊,將透過騰訊開放平台的「AI加速器」開放AI技術、投資、導師、產業資源、市場五大資源,幫助人工智慧醫療創業團隊打磨自身AI產品。在全產業鏈合作方面,騰訊覓影目前已經與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建立了人工智慧醫學實驗室。「醫療AI範圍非常大,病種範圍非常大,可以進行篩查、診斷建議,還有機器人導航,這不是某家公司就能夠做完,我們希望整個產業共同努力,把騰訊在雙創的資源開發出來。」常佳坦言,覓影的思路依然是搭建平台,聯合產業內合作夥伴。「開放平台的意義就是要整合訊息。」鄭眾喜向鈦媒體透露,「影像診斷不僅僅是針對這個圖的某一個特徵就下一個結論,尤其是到細胞學、組織學之後,需要整合的訊息非常多。」這一點延續騰訊「連接」策略,覓影將要打造的也是一個人工智慧醫療開放平台,而在覓影平台的基礎之上,騰訊還投資了AI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Atomwise,領投了AI醫療公司體素科技,AI健康管理碳雲智慧等。

支付痛點最明顯 鈦媒體注意到,在2018互聯網+峰會上一場智慧醫院相關的分論壇,六場演講中有三場關於支付模式創新。「這是否釋放了一個信號:支付模式創新是醫院最為迫切的需求?」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陳廣域坦言,「其實對醫院來講,支付痛點最明顯。」最早做智慧醫院時,騰訊是想先解決醫院三長一短的問題:掛號難、看病難、取藥難、排隊長。騰訊微信支付副總經理黃麗告訴鈦媒體,「三長一短怎麼解決?很多時候病人很煩燥,等的時間會很長,在醫院3.5-4個小時能不能壓縮到半個小時,利用支付的事情解決用戶等待的時間,所以是一個很重要、很關鍵的環節。」常佳將患者去窗口總結為三件事情,「第一,做一次身份認證,掏一個卡證明是我;第二,交錢;第三,獲得一個憑證,可能是化驗單。」這三種事情其實是支付能力和電子證件能力,常佳告訴鈦媒體,「前面是場景,下面是能力,一旦發現能力不足夠覆蓋場景了,我們就升級能力。」微信支付能力的升級便是從自費到醫保卡再到商報打通的過程,黃麗透露,最開始做自費,有醫保卡還得自己刷,還是很麻煩,於是就打通醫保卡;打通以後,用戶只要支付一次就可以自動判斷哪些進醫保,但有些用戶判斷不了,後來就做商保。在這個基礎上,微信支付嘗試將場景推動到各個環節。接入點可以是小程序、二維碼、公眾號,覆蓋場景包含窗口、終端、處方單等;付款方式可以刷卡、人臉識別支付等。但由於醫保政策各地不同,黃麗坦言,「支付看起來是一個標準化的東西,但是每個城市不一樣,是非標、定制化。」醫療支付的特殊性在於,需要跟很多機構做系統對接,比如醫保局的系統、醫院的結算系統,這個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賴很多本地的合作夥伴。常佳提到深圳當時做起來難的一點就是全國首創,所有的參與方,到底應該怎麼做沒有標準,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一個城市的經驗其實幫助另外一個城市沒有那麼大,因為每一家的系統都不一樣。我們做完深圳,再去成都,我們很多標準化的東西還得再做微調。」在這個定制化過程中,需要依賴於不同合作夥伴的系統,這便是「支付能力超市」的存在價值,推動時間盡可能縮短。「困難就是時間。」常佳認為,雖然目前不少支付服務商都看到了這個領域,但是有一個很大的門檻,用戶使用門檻,如果產品覆蓋的用戶不夠多,用戶在醫療裡面的活躍度不高,即便最終可以系統打通,但是沒有人用。

智慧醫院是將能力打包的整體解決方案 425日,騰訊與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基於騰訊覓影對「AI+醫療」的應用與實踐展開深入探索,另一部分是借助騰訊構建的微信支付平台和用戶體系,實現患者就診一鍵式費用支付。而馬化騰也頗為低調的出現在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現場。支付能力是目前醫院痛點最明顯、最容易切入的一環;AI能力是未來的潛在需求、也是最難的一部分。騰訊將這兩種能力打包進智慧醫院的整體解決方案中。黃麗告訴鈦媒體,「我們關注的是病患健康管理生命週期的前置,前置的知曉、洞察,到他進院就醫後的整體複雜動作,導診、就診、掛號、住院,可能涉及到轉診等等。然後再到離院之後的隨訪、慢病管理。他自己包括他整個家庭人群,未來整個健康週期的健康管理。」智慧醫院是一整套連接升級體系,3.0版本的智慧醫院裡,以醫院為核心,「騰訊醫療的基礎互聯網工具就會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助力。」陳廣域坦言,雖然智慧醫院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但對於醫院來講,選擇使用AI能力或者支付能力還是都選用,醫院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定制化的方案。在此基礎上,騰訊也在開放更多的能力,比如大數據、區塊鏈等。以這次馬化騰在412日演講中提到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流轉」的案例為例。「處方區塊鏈」是柳州市衛計委、柳州市衛生院,包括柳藥,三方共同來做的,「但在願意接受的過程中,他要按'同意'的按紐,聯接者本身是提供通道的作用。」在騰訊互聯網+官網中,鈦媒體注意到,其醫療解決方案中,除了醫療支付、人工智慧外,還有尋醫問藥這一部分,其中包含了在線咨詢與處方流轉服務。而在智慧醫院的13家合作夥伴中,丁香園、微醫、卓建科技都是騰訊投資的企業。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林海峰曾在騰訊投資內部會議中曾提到過,互聯網上半場所有的解構和重構都發生在線上。那些還沒有被充分數字化,或者沒有被充分用小的顆粒度去數字化的場景就是下半場的互聯網機會。而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全鏈條深度的數字化能力,是一家公司建造長遠壁壘的關鍵。「全鏈路深化」串起了騰訊在醫療領域投資與自建的邏輯,AI、支付與智慧醫院,騰訊在其中扮演著「基礎設施」搭建的角色。雖然支付模式在各地落地難以實現標準化、人工智慧切入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段路也正是騰訊打算築起的壁壘。透過投資,騰訊生態裡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而現在,騰訊更希望「吃螃蟹的醫院和專家們更多一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