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8, 2012

工研院發表台灣首套3D錐形束斷層掃描儀

  2012/06/18工研院發表低輻射劑量的「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技術」。工研院/提供 【新竹訊】工研院今(18)日發表一套低輻射劑量的「3D錐形束(Cone BeamX光斷層掃描儀技術」,這是第一部由國人自行設計的,其輻射劑量只有傳統X光片的三分之一,具有速度快、準確性高等優點,可應用在牙科及頭顱影像掃描,是牙科及頭部病症診斷的最佳利器。  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表示,根據Dentsply公司在2011年預估,全球齒科相關產品市場約180億美元,長期平均成長率約4~6%,其中又以人工植牙市場發展最為快速。台灣目前約有16,000家牙科診所,一般治療多以X光拍攝牙口影像,或是人工植牙治療上採用國外購買的昂貴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取得3D牙口相片,這2類醫療器材因取得影像面積小,往往需要重覆掃描或拍攝來取得充足的診斷醫療影像,患者也因此曝露在輻射下。  工研院以3D影像豐富的技術經驗,整合立體掃描取像系統、X光光源、伺服馬達機電系統及平板X-ray感應器等系統,自主開發出「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可快速提供大面積3D影像,滿足治療上的需求,不僅為牙科治療提供更精準醫療參考,也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醫療技術。這項技術這是工研院首次發表,目前正在徵求技轉廠商進行合作,期待透過與業界合作,為台灣高階醫療器材貢獻發展新機會。  以往X光斷層掃描多採用扇條形方式進行180度掃描,因是採用光束模式建置影像,掃描區域小,必須以長時間掃描才能取得影像,取相快門也需長時間打開,讓患者重複曝露在X光下。工研院開發的「3D錐形束斷層掃描儀」,整合市場上的錐形束(Cone BeanX光源及平板螢幕感應器,配合3D重建、影像補償軟體系統及機電整合技術,運用大面積的錐形束X光在270度內進行掃描,在1.5分鐘內即可快速取得903D影像後,再輔以3D軟體即能重建完整的患者病灶的3D圖。因錐形束X光取像區域大,因此,快門可以關閉,只需在拍攝時才需打開,讓X光輻射量較傳統大幅減少1/3。此外,由於採用智慧型影像校正方法,在進行掃描同時,能一面取像一面進行拍攝校正,不僅降低因震動造成的取像模糊困擾,也大幅提昇拍攝的精準度。  3D錐形束斷層掃描儀不僅可應用在牙科、腦科等疾病診斷,其基礎技術也可運用於設計下世代高對比乳房攝影系統,對癌細胞軟組織做更準確辨識與診斷,期能大幅改善檢測正確率從3成提昇至5成以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