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新頭殼newtalk-2012年06月14日 新頭殼newtalk 2012.06.14 柯昱安/台北報導 對於台灣外科醫學人力恐出現短缺危機,甚至部分外科人才逐漸離開,轉而投入醫美領域,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今(14)日表示,這是「全民共業」,包括健保財政漏洞導致待遇不佳、醫療糾紛風險過高,以及社會風氣轉變等因素,都是台灣醫界人才不斷流失的主因。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天邀請柯文哲醫師到節目中,揭開醫界人力短缺背後的真相。柯文哲感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四大皆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起初只是幾名住院醫師離開,現在連開設相關課程,學生也不想選修,「以前是成績前幾名去外科,現在變成成績較差的才會來外科。」 柯文哲表示,從市場機制的角度來看,外科工時長、風險高,但薪資與其他科別相較,並沒有特別優渥,是導致人力短缺的因素之一。他舉美國外科醫師為例,美國外科的要求比台灣更高,不過由於薪資是家醫科的5倍,因此,優秀的醫科人才幾乎都會前往外科發展,反觀台灣的現況與美國恰巧相反。 柯文哲也認為,台灣健保制度不健全,代價就是導致現今醫護人力的待遇普遍不佳。他批評政府明知健保財務漏洞大,卻只會針對健保進行如「二代健保」一般的「修飾性改革」,人民也不願意負擔更多的健保支出,治標不治本的情況就是把這些龐大的成本反映在醫護人力上,用壓榨醫護人力的待遇填補缺口,形成「全民共業」。 此外,柯文哲認為,醫療糾紛也是造成醫界人才對外科卻步的主因之一。柯文哲以一個被判賠3千萬的醫療糾紛為例,在政府、醫院皆不願替該醫師背書的情況下,這名醫師必須獨自背負這麼龐大的賠償金額,而且還得擔負刑事責任。加上外科風險高,醫療糾紛一多,自然造成寒蟬效應。 柯文哲也感嘆,現今學生對於醫學缺乏熱情,認為外科就是「錢少事多離監(監獄)近」,加上社會價值普遍轉換,導致如今某些高風險的手術乏人問津,醫生動刀的選擇皆以「不會被家屬告」為前提思考,讓已經人力短缺多年的外科士氣更顯低迷。 對於改善醫界人力流失的問題,柯文哲除了認為應從根本改善健保機制做起外,他也提出,由國家成立「醫療糾紛保險」的思考方向,他表示,與其增加醫師薪水,不如避免讓醫生單獨承擔這麼龐大的醫療糾紛賠償,讓更多人力願意進駐外科,改善工作環境,更能解決現今這個不正常的醫界生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